【中国色彩故事】蓝
| 字之蓝
▲ 篆体字
《说文解字》对“蓝”的解释是“染青草也”;《通志》中有:“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芥染碧,槐蓝如槐染青。”这段话中包含了以下信息:“蓝”不止一种;不同的“蓝”所含色素的深浅不一;“蓝”是表示一种可以加工成染料的植物而不是指颜色。
| 色之蓝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即是说从蓝草提炼出的靛,颜色比蓝草更深,所以青在这里是指深蓝色。在前面有关青的传统色彩故事中,讲述了古人常习惯把蓝色、绿色、黑色都纳入为青中。
但唐代以后常用“蓝”描述水色,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蓝”最开始用于描述蓝色出现在“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陆放翁《老学庵笔记》:“蔚蓝,乃隐语天名”以及韩驹:“水色天光共蔚蓝,直谓天水之色具如蓝耳。”的描述,从而可以看出 “蔚蓝天〞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天名”隐语,另一种是写“天之青色”。《辞海》中“蔚蓝”、《词源》中的“蔚蓝天”的解释都是“深蓝的天空”。“蓝、蔚蓝”描写天色、水色之后,“青”在描述天色和水色方面就慢慢转让给“蓝”。
| 色尚之蓝
蓝色在政治权势圈子中,历来的地位都不算显赫高尚,例如在唐宋时期的官位服色中,就屈居于绿色之下。在民间服饰的装束中,蓝色多属于一般老百姓的穿着颜色,“蓝布衣衫”是古代成熟村妇习穿的一色之一。
蓝榜是指用蓝笔批写的公告,清制,凡考生试卷内有违式者,如空行空页、越幅曳白、题目错写、涂改过多、抬写错误、行文不避讳、诗多韵少韵、字数不符等,均将试卷提出,并将考生之名贴出,谓之蓝榜。凡上蓝榜者,即被取消录取资格。
蓝色是元朝崇尚的色彩,元代的皇宫建筑都盖以蓝色琉璃瓦屋顶。盛产于元、明年代的青花蓝,是古瓷器中的极品蓝釉色,代表了当时精湛的烧瓷技术。蓝色在佛教中代表了明净圣洁,是其神圣的色彩之一。
| 词之蓝
靛蓝,即黯色调的蓝色,是中国较为悠久及深入民间的色彩。蓝草在周代已成为民生用的经济型植物,周朝在制定礼仪及衣冠等级时,把青靛染制成的靛蓝色布料规定为庶民的服色。
琉璃蓝,色感庄严,常用于饰物和古建筑中的装饰建材。天坛,作为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雨的坛场,以琉璃瓦铺盖屋顶,象征着庄严肃穆。
汉蓝,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华盛顿弗里尔亚洲艺术馆科学家 Fitzhugh 等人在研究其馆藏部分战国至秦汉青铜器、彩绘陶器表面材料和八棱柱状物时发现,并将这种独特的蓝色命名为汉蓝(中国蓝)。
天青色,是指滂沱大雨后天空放晴的颜色,也有“天青日宴”的说法,指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天空,色感明快,令人愉悦。
| 诗之蓝
蓝是忧郁,“晴景猎人曾望见,青蓝色里一僧禅”。
蓝是自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是喜悦,“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蓝是宁静,“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蓝是神秘,“烟断伽蓝欲报昏,竹梢风雨乱纷纷”。
| 器之蓝
青花蓝,是中国瓷器中有名的一种釉色,是白色瓷器上釉绘出青色花纹图案后,经高温氧化火焰烧就的一种蓝色。
景泰蓝,是指珐琅彩器上的一种釉色,因明代景泰年间所烧制出如蓝宝石般的莹润的蓝色,称这种珐琅色彩为景泰蓝。
孔雀蓝,来自孔雀羽毛的颜色,蓝中泛微紫光泽,成色悦目。
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 明 宣德款祭蓝地白花鱼藻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清 康熙款天蓝釉划花兽面纹螭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文编辑 | 宋文雯 邱丽欣 祝诗扬
文章由清华大学《基于设计学科的色彩艺术与科学应用研究》(2021TSG08202)项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