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如何选报专业?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给出答案
全国高考期间,有关“人才”及“如何选报专业”的相关话题每年都能成为舆论焦点。
6月7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个人社交平台就高考结束后同学们如何填报志愿发表个人看法。他从选好专业,找好工作的角度,分析了汽车行业亟需哪些方面的人才。
沈晖称,汽车行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整体“人才池”不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智能美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三电等领域。相对应的专业涉及造型设计、车辆工程、软件开发、数学算法、芯片设计与开发、自动化控制,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等。特别是数学人才缺口很大,100万都很难招到好的数学人才。
这一系列专业,对于高考结束后,即将面临填报志愿的学子而言无疑是一个参考“风向标”。而选一门稀缺专业,则是开启广大学子们下一段人生旅途的重要保障。
谈起哪个领域的人才需求最迫切?前途最光明?非“双碳”行业莫属。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及发展,各行各业对“双碳”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的“双碳”人才在55万-100万名左右。
这让不少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开启了抢人大战。其中不乏知名上市公司,用高薪岗位争抢“双碳”相关专业人才。
比如,华润水泥此前发布的“碳中和研发岗”,其岗位月薪高达6万-6.5万元;小米集团的“整车工程-碳排放专家”岗位,其月薪范围为2万-4万元之间;吉利控股的“碳交易项目经理”“碳中和咨询专家”等岗位月薪资范围在2万-4万元之间......
关键词:涂料色浆,色浆厂家,色浆,色浆配方,高浓度水性色浆,油漆色浆,乳胶漆色浆,通用色浆,环保色浆,双组分涂料色浆,2KPU色浆,聚氨酯涂料色浆。
“高薪抢人”背后,是“双碳”政策的不断加码与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市场对于“双碳”人才认识不足、产教融合和产才度较低、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等问题都较为突出。此外,与“双碳”相关的“产学研”合作一直处于探索阶段。2021年以来,虽然全国多地相继成立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学院和研究院,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独立设置的碳中和专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据了解,有关“双碳”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顶层设计已经出炉。5月7日,教育部印发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培养“双碳”人才提出了原则和方向。
《方案》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各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在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方案》明确,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加快碳金融和碳交易教学资源建设。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服务大容量、长周期储能需求,实现全链条覆盖。
在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方面,《方案》明确,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适度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保证水电、抽水蓄能和核电人才增长需求;加快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其中,以一次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专业人才培养;以二次能源高效转换为重点,加强重型燃气轮机、火电灵活调峰、智能发电、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等新能源类人才培养;以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智能化、综合化等为特色强化电气类人才培养;以推动建筑、工业等行业的电气化与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人才培养。
在打造高水平科技攻关平台方面,《方案》提出,推动高校参与或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科研平台,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动高校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强化科研育人。
可以预见的是,在多项政策举措的刺激下,“双碳”领域在未来10-15年内都将会处于上升阶段,相关专业也会成为高校设置的热门专业,而该领域的行业也早就被誉为“未来40年不会失业的行业”。
不过,“双碳”人才培养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而是人类面对气候危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大学需要在教育和教学理念、思想变革的指导下,通过系统谋划、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相关链接
38所高校新增碳储工程与科学、氢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随着各地高考的结束,高校的招生变化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
今年新增的31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具体包括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氢能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智能运输工程、智慧海洋技术、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等。其中,工学类增加了14个专业,占比最高,其次是艺术学和农学,共有38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审批。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新增了碳储工程与科学专业,华北电力大学新增了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来源:能见Eknwoer (ID:Eknower) 冯优、教育部网站
审核:徐向阳
责编:霍悦
编辑:左宗鑫